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缺乏战马?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缺乏战马?
发布时间:2023-10-08 03:20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政府养马的投入基本都在12万元。更不用说鼓励人们养马这样的基本操作了,比如官办马场、公私合营的马匹营养体系、强制人们养马……现代人能想到的所有制度手段,其实都被用在了身上。古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王朝还经常缺马呢?

  答案期很简单,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来说,马匹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强大的流动性,中原王朝其实只有两条路:一是用骑术控制骑兵,二是用城池控制骑兵。

  所以以骑代骑,以攻代守。中原王朝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与游牧骑兵大军正面对抗。利用城池来控制骑兵,是本着以守而不是进攻的思路。依靠在边境修建城市或长城,阻止游牧骑兵南下,进而对北方游牧政权进行经济封锁,打贸易战,最终削弱对手。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大量的马匹来支撑。前者就不用说了,如果没有战马就想组建强大的骑兵团,这个逻辑本身就不成立。在后者的骑兵立足城市的思路中,城市并不是简单地等待游牧政权围攻,而是依靠城市的防御能力灵活对外作战,这也需要足够的骑兵。

  无论你选择哪个选项,对马匹的需求都是极其夸张的。因此,自古以来中原历朝历代都在想尽办法养马。

  但问题是,战马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养起来的。他需要空间,他需要食物,他需要人力。仅这三项就让中原王朝养马变得非常困难。

  说到底,北方草原适合养马,而中原则不适合。

  首先,有空间。草原辽阔,天高气爽,到处都是牧场。马可以随意奔跑,随意吃草。但如果是中原,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条件。除非是战乱时期,中原地区永远都是人多地少。凡是能耕种的地方,都是我们的祖先开发出来的。哪里有适合马居住的自然空间?

  所以,想要在中原养马,就得先把一块农田改造成马场,然后在马场里养马。但如果是马场,无论是空间还是牧场的质量自然都远不如天然草原。饲养的马匹品质自然远不如草原战马。

   而且,马的粪便是酸性的。因此,曾经养马的牧场如果重新开垦,粮食产量将会大幅下降。只有很多年后我们才能恢复。

  接下来是食物。草原上到处都是草。草不需要人工种植,所以养马的时候,走到哪里都能吃到。但在中原马场养马就不一样了。在中原马场,必须先人工种植牧场,然后才能长草。这样来来去去,成本就会上升太多。

  最重要的是,同样一块土地,如果种上牧场的话,可能只够养一匹马。但如果你种植粮食,也许可以养活三到五个人。粮食的价格也远高于牧草的价格。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原人民种植粮食的利润远远高于养马的利润。

  第三是人力。人力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草原的特殊环境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一人养百匹马而不疲。但在中原,光养十匹马,恐怕就很累了。相比之下,在城里种点粮食或者做点小生意会更有利可图。

  草原和中原的这些差异决定了双方养马的成本完全不同。中原王朝饲养一匹马的费用,足以在草原上饲养十匹马。所以,中原王朝如果想要在中原大规模养马,就等于是在对抗上帝,对抗经济规律。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自然会变得非常困难。

  但是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什么呢?没有马匹,中原王朝就无法战胜北方的游牧政权。所以中原王朝不管有多么困难,都必须养马。

  所以这个时候,历代统治者都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违背经济规律,饲养大量优质战马。这样,所谓的“马政策”就成为了国家的根本国策。

  第一个是先秦时期。我们对夏商时期的马政知之甚少,因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当时是奴隶制,国家只要强迫奴隶养马就可以了。在这种制度下,注定不可能饲养太多的战马。不过好在当时夏商王室的主要敌人并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也不需要太多的战马,这样饲养也勉强够用了。

  到了周朝的时候,因为周朝开始直接面对游牧民族的进攻,所以对战马的需求也开始激增。所以后来周王室不得不在甘肃天水地区划出一块地方,让他们的马夫一家去那里专门为周王室养马。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三十多代的繁衍,这个马夫家族终于建立了强大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彻底取代了周朝。

  继周朝的先例之后,在之后的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设置大规模的马场,并且必须由中央官员直接管理,以避免出现某个家族由于马匹繁殖,这一数字会上升,并最终改变王朝。事物。秦汉时期,九大臣中的“太仆”负责饲养马匹。

  但问题是古代的科技手段比较贫乏。如果集中饲养马匹,一旦马匹生病,很容易导致全军覆没。而如果单独饲养马匹,在各地设立多个官办马场,势必会导致马匹养殖效率低下。

  于是,汉代文景年间,汉朝开始提倡民间养马。按照汉代的管理制度,人们饲养马匹,可以直接替代徭役劳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后来养育了很多战马,能够支撑汉武帝时期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团,用兵对抗匈奴。

  但随着汉武帝对匈奴发动战争,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只要有战争,战马的消耗就会巨大。考虑到饲养战马的成本,这件事基本上和烧钱没有什么区别。据后来历史学家的推算,汉朝在漠北之战时,总共出动了24万匹马,但最终只返回了3万匹马。当然,有人说当时就应该出动14万匹马。但就算把十四万返还给三万,这个损失率也是相当可怕的。

  而且,到了汉末,原有的马政体制开始失灵。许多人发现,即使出去工作,然后回来继续种地,他们仍然比养马赚得更多。因此,到了汉末,人们对养马的兴趣越来越少。而且,在那些官办的赛马场中,也会出现各种腐败、乱花钱的情况。

  当马政失败时,汉朝就离灭亡不远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不断,战马受损率较高。而在乱世之中,人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养活自己。每当你拥有一块土地,你一定会选择先种粮,先养活人。所以自然大家对于养马都是相当抵触的。

  正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鼓励私人养马的策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接下来,到了隋唐时期,大家都恢复了周朝的方法。既然在中原、民间养马这么难,那为什么不趁着天时地利人和,直接去草原养马呢?

  所以隋唐时期直接将青海、甘肃地区划分为养马区。同时,为了防止像周朝那样的情况发生,隋唐时期的统治者经常对负责马政的官员进行轮换。

  这么说,有了天时地利的支持,养马应该会更容易吧?这确实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隋朝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一政策可能效果并不理想。但到了唐代,这种马匹政策开始凸显其优越性。到李世民执政的时候,唐朝已经可以饲养70万多匹战马。

  正是因为战马数量足够多,唐朝后来进攻突厥、吐谷浑时,才能够轻松消灭他们,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唐朝。

  不过,这届马政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养马的地方离中心太远了。于是时间长了,腐败和乱花钱的问题又变得严重了。而到了中唐以后,随着唐朝失去了西域,草原再次成为了边境。如果你想在边境养马,你注定会受到邻居的骚扰。

  所以到了唐朝后期,唐朝的马匹数量锐减。甚至在唐朝中期,也有某个节度使叛乱。由于没有马匹,他就派骡子去打仗。

  宋朝以后,因为宋朝的领土比较小,所以根本没有草原。因此,宋朝只能重新拾起汉朝的制度,继续大力支持民间养马。为了鼓励人们养马,宋朝还出台了《护马法》、《户马法》等法律。只要你养马,国家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你意外死亡,国家会给你赔偿。

  这个系统听起来不错吧?但在实践中,也非常困难。当国家下放补贴时,各级官员不可能避免腐败。老百姓养马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所以最后,人们经过一番计算,认为务农更适合。养马是有损失的。

  所以,整个宋朝,无论国家如何鼓励,宋朝的战马数量从来都没有多过。

  接下来的元朝,因为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所以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元朝不仅在草原上建立了大规模的官营马场,还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许多大型的马场。不仅如此,许多元朝的高级贵族也喜欢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来养马。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匹数量足够了,但是耕地数量却不够。所以到了元朝中后期,虽然马匹很多,但是百姓放弃了,直接造反,最终推翻了元朝。

  至于明清,他们吸取了元朝的教训。既要保证战马数量,又不侵占过多农田。要在边境草原养马,防止马场腐败,防止周边邻居骚扰。

  明朝政府还出台了鼓励私人养马的政策。但结果还是和汉朝差不多。早期大家都觉得不错,都愿意养马,所以马的数量支撑着朱元璋统一天下。但到了中后期,人们算了算,发现养马会造成损失,所以就不再有人养马了。

  为此,明朝后来颁布了许多行政命令,强制某些家庭只能养马,不能种田。但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一制度也因反对的人太多而逐渐失效。

  这就是中国古代养马的情况。

  综上所述:国家要想大规模养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是自己开办一个官营的赛马场,但这必然会导致腐败,而且赛马场需要设立在边境,这比较危险。

  第二个就是让老百姓养马,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很多时候养马都是亏本生意。所以,后来国家只能拿出各种激励政策来鼓励人们养马。比如免除徭役、发放补贴等。然而这些激励政策势必会被下面的官员扭曲。当一个国家到了王朝末年,官员腐败盛行的时候,这些鼓励政策就失效了,人们养马又赔钱了,就没有人再养马了。

  说到底,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大规模的养马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但为了国家安全,大家都得养马。因此,养马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最大的问题。在古代科技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养马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