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牛津答题 > 题库分类 > 化学实验操作题
化学实验操作题
发布时间:2024-05-24 02:39

化学实验操作知识总结

一、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1.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注意事项:可直接加热,但加热时需预热。

2.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注意事项: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3.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4. 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检查灯芯是否平直,以免受热不均引起爆炸;加热时切不可触及灯口,以免烫伤。

5.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注意事项:滴加液体时不能直接挤压胶头,而应先挤压胶头排净其中的空气后再伸入液体中。

二、常见药品的名称、状态、气味、颜色、毒性及存放、取用方法

1. 固体药品:块状、粉末状、颗粒状。存放:存放在广口瓶中。取用:用镊子或药匙。

2. 液体药品:液体、气体、溶液。存放:液体试剂存放在细口瓶(棕瓶)中,气体存放在集气瓶中。取用:倾倒法或滴加法。

三、实验基本操作

1. 仪器的使用与洗涤(1)玻璃仪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防止破损。(2)使用前要观察仪器的外观及名称。(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 试剂的取用(1)取用适量药品,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药品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则只需1~2mL。(2)有毒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要注意安全。注意不要将药品接触皮肤或衣服,也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任何气体的气味。(3)为了节约药品,实验中没用完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但有些药品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如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后可以放回原瓶,而铜片、白磷等则不可放回原瓶。

3. 仪器的加热(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要倾斜,其口与桌面约成45度角,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要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受热不均而引起破裂。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后将试管固定在药品的正上方加热。

4. 玻璃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不能用纸擦拭,以免损伤仪器,应用水自然晾干。擦拭仪器时可沾去残留的水。不要用力擦拭仪器外面和容器口。对于不洁净或有明显痕迹的镜头必须要清除以保证仪器的精密度和使用效果。

5. 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即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盛混合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等。

6. 蒸发与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桌上,要垫上石棉网。

7. 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用容量瓶。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一手捏住瓶塞,将容量瓶倒转检查。如不漏水,再将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再检查一次。然后向容量瓶里加入液体,一般先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将溶液转入试剂瓶中。

8. 酸碱度的测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应的$pH$值。

四、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装置图及收集方法

1. 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装置图为固液常温型装置。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 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为固液常温型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3. 氨气:实验室常用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装置图为固固加热型装置。收集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五、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的书写

1. 实验现象的描述: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全面、准确、客观。可以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描述。反应前主要描述反应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特征;反应中主要描述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气泡、沉淀等变化;反应后主要描述生成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特征。

2. 实验结论的书写: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和解释,书写时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五个方面。实验结论要有依据,不可凭空臆测或过于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