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民间故事的好处?
①
阅读民间故事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内涵,又让我们领略到故事的有趣儿。
2、阅读民间故事既丰富了我们对正史的了解,又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3、阅读民间故事既有对正史的补充,又有老百姓的想象和戏说。
4、阅读民间故事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高素养。
②
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接受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
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二、五年级牛郎织女上课评价?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关于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又一瑰宝,有与神话、传说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1、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时代久远,情节夸张、充满幻想。
2、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但民间故事更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是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而民间传说,会给人一种有真实历史的感觉,比如尧舜禹的故事,神农架的传说,大禹治水等等,就归为传说。
3、故事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比如牛郎织女三年幸福的日子,男耕女织,生儿育女,但由于日子太过平淡,所以文章只用了一句话来过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比如老牛说话,比如王母娘娘的出现。
4、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
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结局都是美好的。
就像《牛郎织女》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物的类型化,如像织女巧媳妇型,许仙这样的呆女婿型、牛郎这样的忠厚老实型,王母这样的狠毒反派角色等。
2、关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
此课苏教版安排在六年级,作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看来放在青春初期的六年级,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爱情这个主题,其实有一定程度的想法,毕竟那么多的都市爱情肥皂剧,身边亲人、朋友的现身说法,对于异性慢慢产生的好感,让他们都不自觉的对爱有幼稚而浪漫的想法。
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如何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树立正面的爱情观,王老师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他没有对同学的任何发言下判断,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适当用上概括性的语言点评,比如:你喜欢勤劳善良的,你喜欢能吃苦的。虽然每个学生的爱情观不同,但大都积极向上。
3、民间故事教什么?
1、教讲述——以讲述唤醒故事的魔力
教低段的阅读民间故事,如《日月潭的传说》,激发学生爱读、乐讲,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才会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目的,这才真正落实了“语言运用”。低年级教民间故事,讲述是目的,不是理解文本的手段。
2、教情节——给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
中年级学段的故事复述要求学生开始关注民间故事的结构。俗话说:“非奇不传”。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正是情节夸张,想象奇特。民间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情节会不断被加工,使得同一题材的故事产生不同的版本,而这也恰是民间故事的价值所在。
3、教鉴赏——为故事还原文学的气质
民间故事是一定时期人们思想感情的流露,它反映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绝大多数民间故事的叙事方式——看了开头就能预知结尾,而这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单一地认识、复述、创编故事已不能引起他们对这种文本的好奇与兴趣,他们厌烦墨守成规的格调,他们需要在熟悉的情节中能见出惊奇,能激起思辨,能读出陌生。
因此,民间故事不能再“穿着”一般故事的外衣呈现在他们面前,而应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适当展现它文学的气质。
4、《牛郎织女》怎么教:
我们可以像对待一般叙事类课文一样,找出几个语言文字训练点,把课堂划
分成几个活动版块进行训练,还是把它作为特殊文本,抓住其特点,确定一个不一样的教学目标,把课堂变成赏故事、议故事的活动场所? “教无定法,贵在用法。”王老师改变传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以点拨的方式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又以"人物线索"层层深入,引出关系,揭示主题。
聊故事是语文教学的新形式,在小学文本中,其实就有许多课都可以通过聊故事的方式,使语文更加有品位,发挥出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
比如《牛郎织女》,《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等等。
我们的王老师的《牛郎织女》课也以“聊故事”的形式来展开,学生也学会了按照人物关系来概括故事内容,言简意赅,条理性强。
而后继续开聊,聊出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学生感受到了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奇特的想象。
这样的课,别具一格,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5、几点建议
1、介绍性的文字,如民间故事、作者的简介出示出来后,要是指名让学生读一下,效果会比让学生看一下要好。
2、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最后歌曲欣赏环节要交代一下歌名等相关内容。
三、中国民间故事三个盲姑娘读后感?
盲姑娘能被别人写成故事,一定是她们的顽强意志,感人的经历打动了作者,才会写成文章。你应该从故事中了解了这几位盲人女孩如何战胜残疾,克服各种困难,勇于面对生活,快乐面对人生的感人事迹。
作为正常人,拥有残疾人没有的各种优势,更应该正确看待人生,克服各种困难,自己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拥有美好的未来。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特点
语言富于动性。
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爱情故事主要指男女之间相爱的故事,用故事记录下来,发表在网络或者杂志。以描写男女爱情为基调,爱情文章探讨爱情意义,描写爱情的形式。可以用真实的事件做为写作背景,或是美化了的言情故事。
四、四大民间故事四字成语?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
螳螂捕蝉,螳臂当车,作壁上观
五、民间故事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可不怎么显赫,父母都是靠给人家帮工艰难度日,朱元璋自己要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
说起朱元璋的身世,那可有着相当曲折,惊险的来历呢。
相传当年朱元璋的父亲给一个风水先生当长工,母亲则给东家做一些缝补浆洗的活计来补贴家用。
据说这个风水先生的本事非常高明,上推天文,下懂地理,看阴宅,观阳宅,掐八字,择吉日,都有一套本事,在当地名气大的很。
这天,他推算出一个百年不遇的良辰吉日,大清早就和三个儿子赶着牛车到一个盐碱地的洼坑里去钓鱼。
村民们都耻笑他们,说那个地方根本不会有鱼。
到了正午时分,有个坑洼里突然涌出一股清水,水中果然有一条红尾巴的大鲤鱼在那活蹦乱跳呢!
他让三个儿子把鱼弄回去,他亲自下厨把鱼做好了,端给三个儿媳妇,让她们把鱼吃下去。
那鱼做的实在是鲜美可口,三个儿媳妇狼呑虎咽,一会就把鱼肉吃光了。
这时,朱元璋的母亲来收拾碗筷,儿媳妇们就让她把吃剩下的鱼头、鱼骨和汤水端走倒掉。
朱元璋的母亲舍不得扔掉,就把她们吃剩下的鱼头、鱼骨连那些汤汤水水都给吃了。
次日,风水先生问她们谁吃了鱼头,媳妇们说鱼头让帮工的朱家大嫂吃了。风水先生闻听大惊失色,又气又悔地说:“你们真是一群废物,枉费了我的一番推算,那鱼头谁吃了谁生下的儿子将来能坐天下当皇帝!”
不久以后,朱元璋的母亲真的就身怀六甲了。
这个时候,元朝的国师已经推算出来未来的真龙天子已经坐胎,如果怀胎的孕妇吃不到天子山上的神土,胎儿就会胎死腹中。于是,元朝皇帝派重兵严密把守天子山,一旦有人越过警戒线取土,立即格杀勿论。
这边,风水先生也算出朱元璋父母有大难临头,就给了他们一些钱,让他们赶快躲避一下。并说要他们-直往正南方向走,走到茅草浓密,且高过三尺的地方就可以安下家来。
他们往南方走呀走,一直走到天子山下,看到前方重兵守卫,近处恰好有那么多又密又高的茅草,他们就在茅草深处搭了个窝棚,权且住下。朱元璋的父亲有磨豆腐的手艺,他们就靠磨豆腐、卖豆腐来凑凑合合的维持生活。
这一天,朱元璋的父亲挑着豆腐来给守卫天子山的士兵们送豆腐,一个士兵一不小心把豆腐弄翻在地上。士兵们心里很不过意,就赔了他一些钱,让他把翻到地上沾了土的豆腐拿回去。
朱元璋的父亲回去把沾了土的豆腐炖了炖,给朱元璋的母亲吃了。朱元璋的母亲吃了天子山的土,不久以后就顺利的生下了朱元璋。
这天,元朝国师忽然觉得心神不宁,他掐指一算,不好,真龙天子已经出世了!于是,他奏请皇帝把近几天出生的婴儿全部杀掉。朱元璋一家躲在茅草深处,根本无人知晓,朱元璋又躲过了这一劫。
若干年后,国师又推算出未来的天子会出现在凤阳城的南门外。他严令城门守军遇到身穿红袍,足登黑靴,头顶青罗伞,跨骑大青马的人立即拿下。
就这样,守城官兵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大眼瞪小眼的盯着过往的行人,也没有抓到要抓的人。国师感到奇怪,我算的没错啊!就问守城的官兵:“都有些什么人经过这里?”
官兵们说:“有一个小孩打这经过,我们觉得是一个小孩子,也没有多在意。”国师又问:“那小孩当时是什么情况?”“那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身上被太阳晒的通红通红的,两只小脚丫子上全是黑泥巴,他骑着一根甘蔗,蹦蹦跳跳地出城了。”
国师闻言大惊失色,说那个小孩就是未来的真命天子,命令士兵们赶快去追。
朱元璋正在往前走,忽然听到后面人喊马鸣,吓得一头躲进路旁一间破茅屋里。
朱元璋刚一躲进来,一群蜘蛛就横七竖八的织起网来,瞬间蜘蛛网把朱元璋罩了个严严实实。
追兵到这一看,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像是很久都没有进过人了,就继续向前追去了。
就这样,朱元璋又躲过了一劫。
后来,朱元璋的父母亲相继过世,朱元璋无依无靠,有时候讨饭吃,有时给财主放牛,还出家当过和尚。
这些苦难经历,也磨砺了朱元璋坚韧不拔的性格。
成年后的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等人的辅佐下,逐步统合了各路义军,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六、牛郎织女的读后感五十个字?
《牛郎织女》是一部古老的中国传说,以浪漫的爱情故事而闻名于世。故事中,牛郎和织女分别是天上的牛仙和仙女,他们违背天命相爱,最终被迫分离。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牛郎织女》展现了一种纯净、无私的爱情。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没有障碍和束缚,他们只追随内心的真实感受,毫不犹豫地相爱。这种无私的爱情让人感叹,也令人向往。
这个故事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它告诉我,爱情是强大的,它可以让人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天上的牛郎和织女,还是现实中的我们,只要我们真心相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另外,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还传达了一个深层的道理,即时间和空间并不能阻断真爱。他们为了相聚,克服了天人之隔,最终在七夕一天获得了相聚的机会。这提醒着我们,无论是身处何地,时光荏苒,爱情的力量始终存在。
总的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它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美好和伟大,也让我相信真爱能够战胜一切。无论牛郎和织女是否真实存在,这个故事都在人们的心中传颂着,永远鼓舞着我们追逐爱情的梦想。
《牛郎织女》的悲情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原本牛郎与织女的相会是一段人家佳话,可是这段鸳鸯却被亡母娘娘强行拆散。
王母娘娘真是太残忍了,居然对这对真心相爱的人如此狠心。
她是为了维护天庭的制度,而这种制度却是封建礼数的代表。
牛郎和织女都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
同时,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每年的七夕节都会让人想起他们的鹊桥相会。
真挚的爱情故事往往都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是隐藏在人们心底最美好的愿望。
现代人的爱情观比起古人不太一样,现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诱惑也更多,谈情的同时还要考虑物质方面的因素。
但是唯一不变的是纯真的爱情,现代也仍然流传了很多真挚的爱情故事。
爱情来之不易,我们且行且珍惜。
③
牛郎和织女是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牛郎是一个农夫,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他们的婚姻娘娘不允许,只准他们一年见一次面。现在的社会形容男女结婚后不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两边跑,过得就像牛郎织女一样。
④
《牛郎织女》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力量与向往。牛郎织女为爱坚守,表达出对真挚感情的渴望与珍视。故事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爱情,敢于追求真爱,为幸福而努力。
⑤
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牛郎和织女用多年的不离不弃和执着,诠释了真爱的坚守与执着,让人充满动容。
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牛郎的小伙子,他的妻子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一一织女。
织女原本负责给天庭织布。她和姐姐们偷偷来到人间嬉水时遇见了牛郎,两人一见钟情,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王母娘娘派天兵带回织女,牛郎披上老牛的皮,把儿女也带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髻在空中划出一条河。从此以后,他们只能隔河相望。
牛郎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打动了王母娘娘,并答应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见一面。这一天的夜晚,会有许多的喜鹊飞到河面上,建成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能够相见。
牛郎的忠厚老实、勤劳善良;织女的心地善良、对自由与幸福深深渴望以及老牛的知恩图报等美好的品质,无不充满着人性的闪光点,历代文人骚客为牛郎织女的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千古佳作。
⑦
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这本书里面的《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讲了牛郎和织女在一起没过多久后,织女便生出一男一女,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但是,这件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生气了,去到人间把牛郎和织女分开,并把织女带回她们的家。
牛郎有一头老牛,那老牛说,让牛郎把它的皮割开披在身上就能飞上天空去追织女了。
牛郎按着老牛说的去做,带着孩子去追织女。
可是,王母娘娘造出了银河两岸。
他们在你看我,我看你,孩子在叫妈妈!
妈妈!
在这时候,在场上的人都十分感动,不忍心把这个美满的家庭分开,但这是王母娘娘造的,他们也无能无力。
在一旁的鸟也被他们深深感动了,那群鸟儿搭了一座桥让他们在一起。
这一刻,王母娘娘也深深感动了,并告诉他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他们可以再次见面。
⑧
今天我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我觉得牛郎和织妇女很可怜。由于王母娘娘的狠心,造成他们每年只能相会一次,所以我觉得王母娘娘是有一点过份了。不过我相信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也应该满足了,因为见总比不见要好。
⑨
读完《牛郎织女》之后,我深受感触,因为牛郎从小生活就很穷,自从爸爸妈妈死后,哥哥嫂子对他很不好,经常让他干重活。
即使哥哥嫂子这样对待他,但他没有怨言。我觉的牛郎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⑩
今天读了一篇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织女,成为夫妻,他们男耕女织,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被王母娘娘知道后,却无情的拆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能隔河相望,并且规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允许他们相会一次。
这个民间故事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颂了牛郎织女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屈不挠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牛郎勤劳朴实,织女的美丽善良,他们富有爱心的品格令我深深的感动。